K8凯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K8凯发科技有限公司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技术突破

科研动态

News

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2025-06-07 18:03:5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航母才是最大捕鱼船?辽宁舰每次带回数十吨海鲜为啥不吃却销毁

  谈到航母,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种威武雄壮的海上巨兽,舰载机飞行翱翔,能够横扫一切敌军。然而,你听说过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每次出海回来,都会带上一堆“海鲜”吗?这些“海鲜”可不是新鲜的鱼虾,而是附着在舰底的藤壶。

  K8凯发官网平台入口

  这听起来确实有些滑稽,甚至有人戏称航母是“最大的捕鱼船”。但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些“海鲜”既不能食用,还需要全部销毁。几十吨藤壶的数量听起来令人惊讶,想象一下,这得多浪费!

  辽宁舰是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自2012年服役以来,拥有超过6万吨的排水量,舰长300多米,堪称海上的庞然大物。它频繁执行远洋任务,如巡航南海和西太平洋,航程最短几周,最长可达几个月。每次归来,舰底几乎都会覆盖一层厚厚的海洋生物,尤其是藤壶。

  根据公开报道和一些估算,每次出海归来的辽宁舰,舰底所附藤壶的重量可能达到几十吨,最少也有二三十吨,多的甚至接近50吨。这个数量看似夸张,但考虑到航母那庞大的底面积,以及它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的状态,倒也不难理解。

  藤壶是海洋里的“钉子户”,一旦找到附着的地方,便不肯轻易离开。航母庞大的体型、在海上长时间航行,简直成了藤壶的“移动家园”。有人打趣说,辽宁舰每次执行任务,顺便还做起了“渔业副业”,它的“收获量”甚至超过不少渔船。

  这些“几十吨”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空谈。辽宁舰的底部表面积有几千平方米,在藤壶生长密集时,每平方米能积累几公斤藤壶,最厚处甚至能堆积好几层。按辽宁舰的体量来算,经过几个月的航行,藤壶的总重量达到几十吨是合情合理的。

  美国海军的航母也面临类似问题,他们的藤壶清理数据显示,每次清理的藤壶量也能达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所以辽宁舰每次回来的“几十吨海鲜”并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其科学依据。

  要理解为何辽宁舰带回这么多藤壶,首先需要了解藤壶这种生物。藤壶学名无柄蔓足类,它们外形像小火山,坚硬的外壳内藏软体。藤壶的生命周期从漂浮的幼虫开始,找到合适的地方后,它们会分泌强力粘胶将自己固定在物体上。这种粘胶非常强大,能抗住海浪的冲击,连高压水枪都无法轻易冲走。

  藤壶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藤壶每年能产几千个后代,繁殖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只要条件合适,它们便能迅速占领大片区域。航母的底部就成了藤壶理想的附着地,藤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虽然藤壶个头不大,但对航母的影响却不容小觑。首先,藤壶附着在舰底后,会使原本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加了水流阻力。研究表明,藤壶的存在能使航母的航速下降超过10%,油耗增加多达40%。对于像辽宁舰这样的大型航母来说,速度慢了会影响作战效率,额外增加的油费更是天文数字。

  更糟糕的是,藤壶有时还会钻进舰体的管道,像冷却水管或排水管。一旦这些管道被堵塞,舰船的设备散热效果就会受损,排水系统也会出现故障,导致重大麻烦。

  藤壶的壳由碳酸钙构成,并且它们会分泌酸性物质。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物质会腐蚀舰体的钢板,尽管航母的钢板很坚硬,但长期的摩擦和腐蚀会导致结构强度下降。类似的事故在海上石油平台上发生过,藤壶的腐蚀导致平台倾斜甚至垮塌,给航母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警示。

  简而言之,藤壶是一种“慢性毒药”,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航母的战斗力和安全性。

  藤壶粘附得异常牢固,要清除它们并非易事。辽宁舰每次返回后,都需要进入船坞进行彻底清理。工作人员使用高压水枪冲洗、金属刮刀刮除,甚至需要用到化学溶剂。藤壶的外壳坚硬如石,清理时往往会有碎片四处飞溅,效率低得令人沮丧。据说一次彻底清理至少要十几天,最多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将几十吨的藤壶清除干净。

  美国海军的相关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他们每年清理藤壶的费用高达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亿元。尽管辽宁舰并未公开具体的清理费用,但根据航母的体量和藤壶的数量,成本必定不小。

  这些清理下来的藤壶不会直接丢进大海,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通常,它们会被集中收集并进行销毁。销毁方法包括焚烧或填埋,确保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虽然看起来这个过程很简单,但处理几十吨的生物废料可不是小工程。

  此时,或许有人会好奇:这些藤壶为什么不能吃呢?藤壶毕竟是海洋生物,煮一煮总能吃吧?

  事实上,辽宁舰舰底的防锈漆含有重金属和化学毒素,专门用来防止藤壶和其他海洋生物附着。这些藤壶长期吸收这些有毒物质,已经不适宜食用。想吃这些藤壶,相当于给自己下毒。而且,藤壶在舰底已经死了好几个月,腐烂后散发的腥臭味会让人无法忍受,清理时那股味道足以让人头晕。藤壶是滤食动物,它们以海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同时也吸收了不少污染物和细菌。一些藤壶可能还携带寄生虫,吃下去可能会导致疾病。

  虽然有些地方的人把藤壶作为药材使用,但那是特意养殖或者野生的干净藤壶,而航母上的藤壶,谁敢冒险食用呢?为了安全起见,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销毁它们。

  面对藤壶这一难题,中国海军并未袖手旁观。他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减少藤壶在舰体上的附着。比如:

  1. 新涂料:研发更先进的防污涂料,这种涂料能够释放微量的杀菌剂,阻止藤壶幼虫附着。

  3. 设计改进:像山东舰和福建舰,在舰底的材料和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减少了藤壶附着的数量。

  这些方法虽然不能彻底消除藤壶问题,但至少能减轻负担,使得清理工作更加高效。

  辽宁舰经过十年的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应对藤壶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后续的山东舰和福建舰的设计与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系统等先进技术,防污措施更为完善,海军的维护流程也得到了改进,出海后的检查和清理更加高效,藤壶问题逐渐得到了缓解。

  藤壶虽然麻烦,但它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中国海军在清理藤壶时,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将销毁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焚烧藤壶时严格控制排放,填埋时也选择适当的地点。军事与环保双管齐下的做法值得肯定。

  实际上,不仅仅是辽宁舰,全球的航母几乎都面临着藤壶的问题。美国的“小鹰号”和“尼米兹级”航母,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几乎都经历过类似的困扰。只是由于辽宁舰是中国的首艘航母,媒体关注度较高,藤壶的故事才被放大讨论。

  K8凯发官网平台入口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2023年,澳大利亚的一艘豪华邮轮“维京猎户座号”,因藤壶太多被港口拦停整改,导致数百名乘客的行程被迫取消。藤壶这个小家伙,似乎无论在哪都能找到麻烦。

  辽宁舰每次归来都带回几十吨“海鲜”,听起来幽默,背后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国海军自辽宁舰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技术不断提升,面对藤壶问题的应对能力也日益增强。随着福建舰等新型航母的投入,藤壶问题将越来越不成问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