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News

上岸了!海洋垃圾“重生”变身全运吉祥物|美丽全运
在深圳大鹏湾的海底,废弃的渔网缠绕着藤壶,曾是威胁珊瑚生长的“鬼网”。如今,它们被打捞上岸,将和其他海洋塑料垃圾一起,踏上了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美丽吉祥物的“重生”之旅。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一场将海洋废弃物转化为珍贵纪念品的环保行动,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生动上演。
海洋垃圾的“重生”始于无数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我们通过净滩和海底清洁活动收集垃圾,志愿者会仔细分拣。”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副会长叶攀介绍道。这些被分类出来的塑料垃圾,比如性状尚可的渔网、 塑料瓶、玻璃瓶K8凯发科技等,将被送往专业处理企业。
记者在广东丽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各种废弃的塑料制品在这里转化为一袋袋可重复加工使用的塑料颗粒,总经理洪禄添介绍道:“回收的海洋废塑料经过严格的分选、破碎、清洗以及改性造粒工艺,最终变成了洁净的再生塑料颗粒。”洪禄添强调,这些再生材料品质可靠,不仅用于制作吉祥物,还可广泛应用于建材、包装、汽车、电子电器及玩具等多个行业,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秘书长王晓勇垃圾回收利用深有感触,他们的珊K8凯发科技瑚保育工作就包括重要的“海底清洁”环节。“海水的透明度对珊瑚生长至关重要,清理垃圾就是在维护它们的生命。”王晓勇说,看到原本破坏海洋生态的渔网等垃圾能被回收制成吉祥物,感到非常有意义。他同时呼吁,“减少陆源垃圾入海是关键,每个人都应从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做起,为海洋减负。”
这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的海洋废塑料,最终将成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美丽吉祥物“减塑降碳,美丽全运”系列公益活动的核心载体——限量版“美丽吉祥物”。
据了解,吉祥物主体采用大湾区回收的海洋废塑料再生制成,其底座巧妙融合了海洋贝壳元素,象征着海洋资源的再生与湾区合作的成果。此外,每个吉祥物都配备一个独特的碳足迹溯源二维码。扫码即可清晰了解该吉祥物所用废塑料的回收来源、精细化的处理流程以及整个生命周期实现的减碳量,让环保成效看得见、可追溯。
除了吉祥物纪念品,活动还将利用净滩回收的不可再生废弃物填充制作大型艺术装置。这些装置将亮相赛事媒体中心、城市客厅等场所,成为“无废全运”理念的形象化身。
从海底的废弃渔网,到洁净的再生颗粒,再到承载荣耀与环保使命的全运吉祥物,这条“重生”之路清晰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用科技、合作与公众力量,将污染海洋的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为“无废全运”和美丽湾区建设贡献切实的绿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