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News

科普中国网_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希望你在享受春夏季节的户外活动时,也别忘了防护紫外线,安心度夏,无惧阳光。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河中,诸多重大发现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认知的道路,而其中不乏因意外或失误而绽放光芒的例子。
假期是放松的好时机,也是身体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做好预防,科学应对,让耳鼻喉健康陪您度过一个安心、舒畅的五一假期!
“祖冲之三号” 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记录有什么意义?量子芯片有什么用途?未来又有哪些应用?本期视频我们邀请到祖冲之三号论文第一作者,查辰老师为我们解答小伙伴们关于量子计算机的问题。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后,会疯狂吞噬血红蛋白,这一过程产生大量有毒副产物——血红素(heme)。
4月29日12时25分,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三里庄回迁楼附近一饭店发生火灾。截至14时,事故已造成22人死亡、3人受伤。
谈到“中暑”大家都很熟悉,全球每年会有数万人因为重症中暑而影响生命,如何科学认识中暑以及有哪些预防措施?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杜兰芳主任医师和大家一起聊聊《高温下的隐形杀手-中暑如何急救?》。
天文学是观测驱动的一门科学,望远镜口径的每一次增大,实际上就会导致我们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大幅度的会前进。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天文望远镜如今有多厉害!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你的计算设备从心、口、笔换到掌机、终端、机房机器处理数据的设备和能力在不停迭代升级可以说,如今的算力已经真正做到“无处不在”“如影随形”。那么,算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近期,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团队推出DeepSeek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第二季将以“产业望远镜”的视角,探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如何重塑人机协作的底层逻辑,重构数字经济运行范式,重绘技术伦理价值边疆。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霖潮带来“人工智能重塑科学与工程研究”。
5月1日出生的张光斗院士:“只有为国家和人民造福,为后人做贡献,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2013年6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斗院士:“科学是重要的,是认识自然,是技术的基础。工程技术是改造自然的,进行工程建设,还能为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我是中国人,是中国的老百姓养育了我。我不能离开我的祖国,我有责任为祖国的建设效力,为养育我的老百姓服务。”
如何为香蕉筑起安全“防火墙”?来看看农业科学家们打造的“五位一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用科技的力量为香蕉产业保驾护航。
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用途而备受青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人民海军将于海军纪念日(4月23日)前后在我国沿海10多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开放舰艇数量、型号均为历年来海军舰艇开放活动之最。人民海军拥有多少种类型的舰艇?护卫舰、驱逐舰、登陆舰有何不同?请专家科普一下。
在未来我家是一套智能房子,住起来那就是五个字——智能且舒服。不信?那就来我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未来的家吧!
本期介绍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海燕,了解她的“治水”故事。
2024—2025年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之冬”集中示范活动暨吉林省科协“三下乡”活动在白山市
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用途而备受青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者频繁发作影响生活,别硬扛!及时就医做过敏原检测,找到“真凶”才能精准打击。正确认识过敏性鼻炎,科学护鼻,让呼吸回归顺畅与自由~
“国家安全·青年共创”——“2024科普中国青年之星创作交流活动”科普创作培训活动方案